《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最新的經濟政策「新質生產力」判斷錯誤,恐令國家經濟如90年代的日本,陷入通縮與樓市下挫的困境。

簡單來說,新質生產力是要聚焦未來人類發展前沿科技,用科學技術提升來換取經濟產出的提高。科技創新是重點,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AI)、綠色低碳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都是新質生產力涉及的領域及產業。

《經濟學人》指新質生產力策略,迴避透過大規模消費刺激來提振經濟的傳統方式。相反,中國希望以國家力量加速推動先進製造業,以創造高生產性工作,做到自給自足,確保免被美國鎖喉。

《經濟學人》預計,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年投資額達1.6萬億美元,約為投資總額20%,為5年前相關投資的兩倍,相當於去年在美國的企業投資總額43%,至2030年,一些產業的產能將增加逾75%。

惟《經濟學人》指計劃判斷錯誤,忽略中國消費者開支遠低於全球標準的事實;出口趨向疲弱及營商環境不友善,導致資本外逃。《經濟學人》擔心,失衡的增長模式,恐破壞國際貿易,加劇地緣政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