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財政預算案星期三出爐,社會各界已就其提出多項意見,因印花稅及賣地收入減少,四大會計師樓更預測港府本年度財赤數字為1,100億至1,500億元,超出港府預計的1倍多,這揭示了香港正面臨的嚴峻財政挑戰,並凸顯了一系列問題的源頭––樓市不穩。

樓市轉差,不單單影響地產行業,對本港經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樓價下跌,投資者不敢輕易入市;小業主亦無法套現或需要蝕讓,嚴重破壞市民的消費意欲與投資能力;發展商手上囤積大量單位,不願拍地及起樓,影響政府賣地成績。而地價收入正正就是港府的五項主要收入之一,在2023至24財政年度,政府共推出5個項目,當中只成功售出3幅住宅用地,分別是堅尼地城西寧街和啟德第2A區2及3號地皮,以及大嶼山長沙東湧道地皮,共涉約72億元,與政府原本預測的850億元有頗大落差。根據庫務署的統計資料,2023至24財政年度首9個月的地價收入約150億元,與2022至23財政年度實際地價收入約699.28億元相比,仍相差約78%。

稅收方面,若從整體印花稅收看,收益雖有下跌,但反映投資者入市的從價印花稅自去年10月減辣以來,已連續3個月錄得逾200宗個案,較減辣前每月約85至150宗增約1至2倍;2024年1月更錄得288宗個案,涉及3.2億元稅款,反映出按現時市況,辣招不但阻礙交投,更有礙正常的印花稅收入。

辣招的出現本為遏抑樓市炒賣,政府亦明白辣招早已不合時宜才於去年減辣,但在現時本地利率上升及外圍經濟放緩,以及美國減息預期一再延遲的情況下,買家對後市悲觀,本港樓市恐怕進一步受壓,而樓市好壞可嚴重影響政府庫房收入,若財赤持續,公共財政勢必受影響。因此,政府現時首要任務是吸引海外買家、投資客重投市場,以及刺激本地市場,鼓勵首置,提高交投量,將資金引流,從而做到正常套現,否則樓市只會陷入惡性循環,令香港的經濟從此難再恢復動力。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