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國際金融大鱷對有「亞洲瑞士」之稱的新加坡可謂愛不釋手,「鱷王」達利奧(Ray Dalio)在當地設立據點管理部分個人財富,美國對沖基金Citadel創辦人格裏芬(Ken Griffin)及「對沖基金之王」科恩(Steve Cohen)則起勢在當地搶人才。新加坡優勢是否「真係咁堅」?

作為財富避風港及資產管理公司的中心,新加坡的成就足以令其擺脫地區性標簽。去年大批金融業人士及企業湧入新加坡,以避開香港嚴厲的防疫清零政策。不過,要取代香港成為交易中心及全球銀行進入內地門戶的角色,新加坡仍有長路要走。

在爭奪亞洲頂級金融中心的大戰中,香港仍然佔上風,至少對華爾街而言是如此。對於希望打入內地的企業來說,香港仍是第一站。相比之下,新加坡位處東南亞,經濟腹地小得多,其只有6.8億人口,經濟規模3萬億美元,但內地卻有14億人口,以及經濟規模達18萬億美元。根據Preqin Ltd.數據,雖然新加坡一直力吸內地財富,但香港仍為銀行家提供大量高淨值客戶,亞洲近一半的對沖基金經理都駐港。

一些在防疫期間移居新加坡的投資銀行家正陸續返港,有高管透露,一家華爾街銀行已將近一半先前離開的員工調回香港,瑞銀之前20多位由香港轉調其他地方的員工,約三分一已返回。

此外,新加坡資本市場規模較小,意味其無法在交易或股票方面與香港一較高下。香港股市總市值約5萬億美元,是新加坡4,000億美元的逾12倍。今年新加坡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額不足2,000萬美元,按年減少95%,反觀香港IPO集資額達30億美元,雖然仍比之前一年下降68%。

另一方面,新加坡熾熱的樓市推升本已高昂的租金成本,令星港兩地差距收窄,再者在香港從事金融業的人往往收入較高。據eFinancialCareers去年報告,香港金融業人士包括薪金及花紅在內的平均總薪酬近30萬美元,比新加坡同行高出52%。有穿梭星港兩地的金融人也承認,懷念香港的夜生活及繁囂。

因此,對全球銀行來說,現實就是「香港難以被取代」。不過,由於部分公司尋求在該地區實現多元化,或為中國以外更廣泛的亞洲業務建立基地,新加坡正從中受惠。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駐港董事總經理John Mullally表示,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整體上已經在新加坡開設展開更大業務,或者在亞洲尋求某種雙樞紐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