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2454)上周五(28日)於法說會釋出保守展望,透露多數客戶下單保守,該公司本季營收恐季減16%至24%,超乎預期,全年營收成長目標無法如預期達陣,並坦言2023年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外資也掀起對聯發科後市多空論戰。

即便聯發科後市展望保守,昨(31)日盤中股價仍一度大漲7%,觸及604元,重返600元整數大關,尾盤漲幅收斂,終場漲25元或4.4%收590元,有利空出盡的味道。

聯發科法說會後,外資券商評析多空各異,未有一致看法。

大和、麥格理、瑞銀、高盛、小摩給予「優於大盤」或「買進」評等,目標價介於950元至750元;野村、花旗、滙豐則給予「中立」評等,目標價675元至530元,樂觀派略較保守派多。

樂觀派外資指出,聯發科下半年平均銷售單價(ASP)和毛利率下行有限,且相關因素都已充分反映在股價上,而聯發科第4季營收雖然走弱,但毛利率在產業維持雙佔格局、明年首季營收可望回溫等因素下,尚能維持高檔。

另一方面,隨著庫存去化周期將結束,市場將由庫存去化周期轉變成庫存回補周期,目前的庫存高峰可說代表了股價低點。

保守的外資則認為,聯發科第4季展望不如預期,整體營運動能持續偏弱,且供應鏈庫存調整情況仍待觀察,短線營運表現空間有限。

此外,儘管聯發科股價來到偏低水準,殖利率也有所提升,但因其來自大陸市場的業務或將有所修正,因此現在並非逢回買進的時點。

依主要公司說法或市場普遍共識來看,IC設計產業從今年第3季開始進入庫存調整期,產業恐需約花三至四個季度才會接近庫存去化尾聲。

綜合外資券商看法,由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筆電等消費性產品需求仍維持疲弱,IC設計相關供應鏈將持續受到下遊庫存去化影響,加上晶圓代工成本居高不下,已不易轉嫁,因此IC設計產業仍面臨不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