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國通脹仍高企在數十年高位之際,中國通脹受控,全年平均通脹率目標有望實現,兩國經濟治理能力高下立見。在全球資金眼中,相對歐美經濟衰退甚至滯脹風險正急升,中國經濟形勢誠然相對穩定可測。隨着內地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地區經貿協作,論投資前景,長遠更具「吸金」條件。如今全球都期待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恢復通關,為世界發展創新局!

今年以來,內地當局朝着3大目標發展,就是防疫、穩經濟和確保發展安全。如今,中國是各主要經濟體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內地上半年經濟按年增長2.5%,即使封城抗疫的第二季經濟仍能實現正增長,出口形勢基本保持穩定,這些成績,全球投資者有目共睹。

內地之所以通脹受控,在於充分發揮體制優勢,成功保持交通物流暢順,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與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並有力實現能源「穩價」和「保量」,成為有效抵禦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波動的「防火牆」。事實上,今年以來煤炭產能穩定,電煤運輸平穩有序,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型風電光伏基建加快建設,氣價電價穩定,與歐美氣價狂飆,通脹失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此外,內地今夏糧產豐收,全年有望實現穩產增產,都有效化解俄烏戰爭下全球糧食供應短缺所帶來的風險外溢效應,亦成為穩控通脹的關鍵。

誠然,外部來自美國的圍堵及全球經濟逆風的挑戰有增無減,惟至今為止,中國總算能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有效抵抗外部衝擊。相對而言,美國由始至終未有效解決自身經濟結構問題,只管諉過於人,以為遏制競爭者發展就能保住霸權,衰落有跡可尋。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擁有14億多人口、逾4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的超大規模市場、1.6億多戶市場主體、完善的產業鏈,還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網、最大5G獨立組網網絡,這都是中國有力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的堅實本錢。
無可否認,刻下防疫限制阻礙經濟復甦,而美國挑起台海紛爭,帶來重大地緣政治風險。惟中美博弈既是躲不過的坎,台海問題早晚成焦點,只有「既來之,則安之」,沉着應付。面對美國刻意將槍頭對外,中國更要做好自身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才能穩步前行,化險為夷,化危為機。

古語有雲:「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意指善戰的人,首先要做到使自己不被敵人打敗,然後等待機會戰勝敵人。如何在不能取勝別人的情況下,發展自己,把自己做大做強,確保不被別人打敗,穩住自身底盤,耐心等待敵人有疏漏和可乘之機的「勝機」出現,正是中國如今的最佳寫照。可以預期,中美脫鈎的趨勢會持續,前者致力建設,後者致力破壞,兩國不同的取向,將為世界經濟提供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最終資金將有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