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高企不下,經濟衰退已成為引爆美股世紀泡沫的「計時炸彈」;反觀中國通脹受控,未來在利用財政及貨幣政策提振經濟的空間仍大。中美幣策呈差異,未來這兩大經濟體在增長與機遇上,亦會有更鮮明的對比,資金東來的趨勢將會漸趨明顯,變相就一如美國所願,提速中美脫鈎,各奔前程。

不知道是偶然還是蓄意安排,全球兩大經濟體都選擇在昨日公布通脹數據。美國的通脹加速升至逾40年高位,而中國在封城防疫影響供需下,通脹仍大致維持平穩。兩者的通脹水平一高一低,有強烈的對比。年內將見到的畫面是,美國聯儲局施行量化緊縮幣策,加息收水;而內地則會加大積極財政和寬鬆幣策的力度,確保下半年經濟能重納正軌,追回上半年失地。

事實上,5月內地新增貸款數據遠超市場預期,正是最好的印證。反觀美國,內部對於是否取消中國商品關稅以助通脹降溫,至今仍未有共識。可美國的汽油價格持續上升,通脹對企業生產與民生經濟的影響愈來愈大,疊加加息效應,勢打擊美國的投資和消費。更重要的是,內地次季封城防疫大大影響了國際供應鏈,變相向美國輸出通脹,將於未來數月反映在美國經濟數據上。若然拜登政府繼續無甚作為,通脹難降之餘,更會引領經濟步入衰退期。

誠然,中美的貨幣政策一鬆一緊,兩地債息呈現倒掛,加上強美元效應,對內地造成一定的走資壓力。不過,環顧全球,歐美經濟基本上已被高通脹「廢武功」,長期超低息與無限量寬的後遺症,疊加俄烏戰爭拖長打,令能源價格反覆向上,當經濟轉差,社會自難安寧,見到近期歐洲工會運動迭起、美國槍擊事件頻生,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兩黨必然鬥得激烈,實難集中火力治理通脹。再看美國就連關係到科技戰的520億美元《晶片法案》都一直卡在國會,分分鐘「爛尾」收場。眼見歐美一事無成,愁對經濟爛局,相信資金更重視的,是包括中國的亞洲市場增長與機遇,息差倒掛亦不足以左右資金東來的大趨勢。

美國兩朝政府肆意推動反全球化,圖以圍堵手段甩開中國,遏止中國崛起。可此舉不利世界經濟,亦不利美國本身,結果只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隨着未來一個經濟周期,中美經濟走出不一樣的道路,雙方將一如美國所願加速脫鈎,內地市場將加快融入亞洲以至全球經濟,尋求經貿互惠共贏,就是對抗美霸的最佳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