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周五(10日)公布通脹數據之前,市場已高度預期消費物價難下,聯儲局行將大幅收緊貨幣政策,致使資金避險需求大增,美元強勢再現,大部分非美貨幣則走貶。雖然強美元有助美國暫時「轉嫁」通脹,惟匯價過強其實猶如一把雙刃劍,皆因這會損害美國企業競爭力,就業放緩隨時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引發金融動盪,造成更深遠的打擊。若各國爭相加息穩定匯率力抗通脹,變相掀打「反向貨幣戰」,沒跟上加息步伐的,將設法在經貿上加速去美元化,到頭來美國孰得孰失,不無疑問。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施行極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加上接近零息的超低利率,以降低美元匯水來提振內部經濟,增加美國出口的競爭力。可隨着新冠疫情持續打擊國際供應鏈,通脹猛獸壓境,美國不得不改變策略。聯儲局已確立施行量化緊縮貨幣政策,且態度變得愈來愈「鷹」,那管美股冧市,收水也不會「手軟」。強美元下,一眾非美元包括日圓、英鎊、人民幣、歐元等貨幣匯率承壓。當中,一直堅持與美國貨幣政策逆向走,繼續奉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日本,更放任日圓貶值,拖累其他亞洲貨幣因出口競爭力的關係而要跟跌。若非如澳洲央行落重藥大手加息抗通脹,實難抗貨幣貶值的壓力。

到底日本央行的量寬貨幣政策尚可走多遠,實不得而知。不過,就在這輪強美元之下,新興市場既要面對本土貨幣匯率走貶,亦要面對美元債務償還壓力大增,確是不易過。若然未來數月聯儲局的表現超「鷹」,其他央行被迫跟隨追加利率,這輪緊縮周期勢對投資與消費帶來極沉重打擊,甚至激化地緣政治風險,實在不容小覷。

事實上,即使是美國企業,盈利能力亦開始受強美元蠶食,近期突如其來的盈警驟增,皆因出口競爭力須付出巨大代價,要在強美元之下推動「美國製造」,更如逆水行舟。另一方面,白宮內部仍然對取消中國部分商品關稅呈分歧,表面上強美元令美國人購買力上升,進口貨變得更便宜,實際上美國根本無法獨力解決供應鏈問題,關稅負擔還是由美國消費者來承受。

此外,全球央行一旦競相加息抗通脹,拉開這場「反向貨幣戰」的戰幔,就代表全球走進緊縮循環,那些跟不上加息步伐的經濟體,貨幣貶值和經濟壓力將會變得空前,要仰賴能源進口的歐元區,好可能成為這類「輸家」的典範!

在強美元主導下,亞洲諸地並沒有貨幣「競貶」的理由,皆因作用不大,卻副作用多多。為了應付大宗商品價格升勢,其中一個對策是「圍爐抱團」,在區域交易上增加以非美元的貨幣結算。中、俄、印在能源交易正在擔當這方面的示範作用;而類似人民幣,釘住一籃子貨幣而非美元的意義將更大。

縱然歷史不斷重演,但也沒有一本通書能看到老。美國今次是否可以再次隨心所欲,藉美元霸權收割全球,且別過早下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