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政策高唱鷹調與俄烏戰況愈演愈烈,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揮之不去的陰霾,國際重要指數隨著盤面多空訊息反覆震盪,導致投資人愈買股價愈低、呈現連環套的籌碼凌亂現象。

再加上中國大陸疫情嚴峻,一線城市紛紛封城,清零政策致使物流高強度控管與上海港口塞港未解,引發全球製造業面臨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台商科技大廠受到主要生產廠區封閉限制,將衝擊企業第2季淡季更淡的營運表現。

因此,台股面對國際負面利空不斷、與企業下半年營運下修的疑慮,加權與櫃買指數儘管失守年線支撐,但跌深後仍難呈現像樣的反彈,想要扭轉處於慣性下跌的趨勢,市場只能期望有更多佳音以提振信心。

市場對於俄烏戰爭從原先認為可速戰速決,到目前僵持不下,戰事延宕引爆全球農糧與能源的價格上漲,企業吸收上遊原物料漲價,且承受毛利下滑的壓力,進而調高售價轉嫁消費者,造成通膨風險更加雪上加霜。

各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居高不下,不斷升息因應通膨高漲,惟利率攀高恐將抑制企業投資,已經受到疫情衝擊的經濟將更難以維護。因此,如何在利率調升幅度與經濟增長的速度找到平衡點,將考驗各國央行的應變能力。

台股企業財報陸續出爐,雖然PC與手機產業供過於求,但車用與高速運算的訂單皆能彌補缺口,尤其國際大廠簽訂長約的效應也對第2季展望相對樂觀。

不過,先前廠商因為疫情缺料而提高庫存備貨,擔心料源不足接受廠商漲價與簽訂長約以確保出貨穩定。然而,由於各國陸續解封,航運業塞港緩解,加上半導體大廠資本支出大幅增加積極擴廠,缺貨難題逐漸解決,導致廠商不需要再布建超額庫存。

因此,一旦市場開始反映終端消費需求減弱,國際大廠開始去化庫存並減少訂單,甚至修改長約,台廠只能接受大客戶的砍單與降價要求。屆時長約在手的保障恐將轉成財報下修的壓力。

台股短線跌深雖有反彈契機,但聯準會5月升息與縮表的進程仍是盤面焦點,加上中國大陸封城衝擊台廠4月營收表現,且台灣疫情確診人數將進入高峰期,內需經濟與消費力道仍會受衝擊。因此,指數仍有探底的可能,投資人應靜待落底,保有資金才能握有逢低進場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