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有別於過去尋求和平解決紛爭的國際處理模式,美國毫不猶豫地對俄羅斯祭出史無前例的金融制裁,勢要打垮俄國經濟。其中一個原因,乃這些年俄國成為全球去美元化的先驅,被美國視為眼中釘。雖然美國正傾盡全力施展美元霸權的威力,俄國經濟及貨幣亦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惟至今尚未倒下,變相向世界說明,去美元化並非不可能。

有俄國這前車可鑑,將驅使各國檢視美元風險,更決心加快推動多元貨幣交易,從而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可見,美國「大曬冷」護霸心切,卻適得其反,很可能就成為這場全球金融戰的關鍵轉捩點!

無可否認,美國擁有全球最深入且具流動性的資本市場,而且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可是這些年美國政府債台高築,政府債務已由2000年不到6萬億美元,增至如今已超過30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倍,不夠錢就狂印銀紙,美元的國際信用已經大打折扣。

更何況,這些年美國佔全球貿易總量比例和經濟總量皆未有作為第一大國似樣的「長進」,與其作為全球主要支付貨幣及儲備貨幣的地位不相稱。美元霸權地位動搖,絕非空穴來風,而是美國自身所種下的禍根。

是次美國執意要向俄國實施金融制裁,在試圖向世界展示美元無所不在,霸權力達千鈞,影響無遠弗屆。不過,這幾年已着手實施去美元化的俄國,其貨幣盧布由衝突初期大冧,至今已回穩;俄國能源少了歐洲這大客,在世界仍不乏買家,包括被美國視為印太戰略盟友的印度。

俄國堅持與非友善國家的能源買賣須以盧布交易,甚至研究接納比特幣進行交易。這些都在說明,美國向俄國實施的金融制裁並不完全到位,卻要為同時激化本土通脹問題付出不菲代價。

事實上,從美國總統拜登致電沙特阿拉伯商討增產遭拒,到盛傳有東協成員國婉拒參與美國主辦的東協峰會,顯示愈來愈多國家不想再為美國護霸作嫁衣裳。繼俄羅斯後,陸續有產油國研以非美元貨幣進行能源交易,以減少使用美元支付和結算系統,對美元地位顯然是一個警號。全球去美元化的趨勢既已開始,美元的市佔率缺口,料將由歐元、人民幣、黃金及虛擬貨幣等攤分。

其實,各國都了解美元霸權下金融制裁的威嚇力,但是亦意識到美國這個發展格局持續下去,將會拖累全球經濟攬炒,因此紛紛視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化分裂趨勢為去美元化的契機。如是者,尋求在經貿上減少與美元的金融連結,在地緣政治上盡量保持以本國利益為依歸的中立取向,更多專注於地區性的經貿發展,以實現內外穩定,就成為各國包括中國追求的目標。

可以預期,在這場全球金融戰,若美國的「核彈」級制裁沒能擊垮俄國經濟,去美元化這股回力鏢的力量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