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部地緣政治衝擊、疫情反覆,以及內部產業整頓,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更引來不少外資多踩一腳看淡前景。其實,這兩年中國致力於經濟轉型,短期增長放緩是不可避免,也在預期之內,關鍵是中國有力承受此「痛」,而轉型的目的,在於去隱患,並構建出新的增長引擎。事實上,在紛紛攘攘的國際社會中,藉着提供更可靠的增長機遇,為全球經濟發展給力,正是人民幣國際化能否「超車」的關鍵。依照目前全球形勢推演,未來兩年好可能出現的局面,乃美國經濟陷衰退甚至滯脹危機,而中國經濟則走出整改與衰退的困局,引領全球走進東升西降的新台階。

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走到瓶頸,面對兩大問題。其一,房地產泡沫嚴重,加劇債務危機,威脅金融系統性穩定,造成制約經濟發展的種種問題。這問題極之棘手,若不及早治理,長遠足以令幾十年改革開放紅利一鋪清袋。其二,經濟增長模式轉變,製造業發展遇困,中低端的產業面對愈來愈大的外部競爭,龐大貿易額的背後,對中國經濟造成不成正比的風險與回報,更甚是換來美霸的攻擊。中美貿易戰開打,讓中國決心加快製造業升級改造,戰略性發展高附加值的新技術、新基建、新能源,冀能扭轉困局。網絡、教育、金融的整改,也是整體經濟大轉型的必經過程。

新冠疫情反彈以及俄烏事件,無疑是中國經濟大轉型的插曲,加大下行壓力,惟改變不了大方向。中國商品要繼續行銷海外,賺取外匯,就得因應時代變遷提升商品競爭力;中國要讓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佔更大的話語權,就得搞好資本市場,做大內需,吸引外資,創造人民幣國際流通和需求的有利條件。

在國際外儲比重中,人民幣佔比持續上升,原因之一,乃這些年中國「穩經濟」的成績,與美國通脹失控的局面形成極大反差。觀乎美國5月起再釋放石油儲備遏油價,為期半年,大概拜登政府要在11月中期選舉前,繼續以中俄作為攻擊點,以換取內部認同,增選舉勝算。惟各式各樣的制裁,讓美元資產承擔着沉重的政治包袱,國家戰略油儲在耗減、美元國際地位在耗損,變相放大超寬鬆貨幣政策「回力鏢」的殺傷力。

俄烏衝突加大全球去美元力量,對人民幣而言是難得機遇。眼前這百年變局的分水嶺,好可能是中美經濟展現不同周期,分道揚鑣,接下來中國樓市在政策底出現下穩步回暖,將是一個重要信號,人民幣國際化走進快車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