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匯率的方法

分析匯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基礎分析是對影響外匯匯率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狀況,世界、地區與各國政治情況,市場預期等。技術分析是借助心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以往匯率的研究,預測出匯率的未來走勢。

本篇將重點介紹基礎分析法

匯率的基礎分析

當今世界上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买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买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值得廣大從事個人實盤外匯买賣客戶注意的是,以上的學說都有許多前提和假設,理論色彩較重。

利率平價學

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23年提出的利率平價學說,解釋了利率水平和匯率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哪種貨幣利率高,投資者就愿意購买哪種貨幣,從而將促使該貨幣匯率上升。利率平價學說突破了傳統的國際收支和物價水平的範疇,從資本流動的角度研究匯率的變化,奠定了現代匯率理論的基礎。

購买力平價學說

購买力平價學說是西方的一種匯價學說。兩國貨幣的比價取決於兩國貨幣國內購买力的對比關系。如果,1只漢堡在英國價值賣1英鎊,同樣的漢堡在美國賣1.70美元。我們說匯率爲1英鎊對1.70美元。

盡管購买力平價學說並不完美,但是中央銀行在計算通貨之間的基本比率時仍起着重要作用。因爲根據購买力計算出的基礎匯率與市場價之間比較,可以判斷現行市場匯率於基礎匯率的偏離程度,是預測長期匯率的重要手段。

決定外匯匯率走向的根本原因

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买家多於賣家時,买方爭相購买,买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佔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外匯供求受周期性波動影響

  

  

外匯的供求矛盾常常存有周期性的循環,不同外匯有不同周期;就是同一種外匯,在不同的時間過程,也存在不同的周期性趨向,例如季節性的周期,匯價便經常由於一國的貨幣需求量或供應量的季節性變化,表現出循環的波動。

在出口旺季的月份,國外的進口商更需要增加該國的貨幣去購买產品,生產國的貨幣在外匯市場出現求大於供,在买方力量的推動下,貨幣便會升值;同樣,在進口旺季的時,該國的貨幣供應量出現大增,造成超額供應,其對外匯價便會下跌。這個因素可從過去的資料,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去分析。

國際收支情況對本國貨幣幣值的影響

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外國的全部經濟交易所引起的收支總額的系統紀錄,是影響匯率短期變化的重要因素。

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外匯供過於求,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就會下降。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本國應付貨幣債務大於應收貨幣債權,外匯求過與供,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就會上升,本國貨幣就會貶值。

在國際收支中,國際貿易的數據更爲重要。如果貿易盈余不斷增長,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心以及需求都會增加,從而導致匯率上升;相反,龐大的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市場對貨幣的信心和需求就會下降,最終導致貨幣貶值。外貿數字連續逆差或逆差大幅增加,對市場心理的影響最強烈。

大衆的心理預期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和其他商品一樣,一國的貨幣往往會爲人們的預期而影響其對外匯價的升跌。這種人爲因素對匯率的影響力,有時甚至比經濟因素所造成的效果還明顯。因此經濟學家、金融學家、分析家、交易員和投資者往往根據每天對國際間發生的事,各自做出評論和預測,發表自己對匯率走勢的看法。

政治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嗎

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國家政局是否穩定,對其經濟,特別是貨幣的匯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無論是軍事衝突、還是政治醜聞,都會在外匯市場留下重要的痕跡。

中央銀行幹預外匯市場

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幹預。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买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幹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爲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個人實盤外匯买賣的客戶對此一定要非常敏感。

經濟指標詳解

經濟指標 指標解釋
失業率 Unemployment 它作爲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預示着該國經濟當前與前景發展的好壞,勢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制定,對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非農就業人口 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美國的就業報告數據,與失業率一同公布。通常公布時間爲每月第一周的周五。
國民生產總值 GNP 目前各國每季度公布一次,它以貨幣形式表現了該國在一個時期內所有部門的全部生產與服務的總和,是不同經濟數據的綜合表現,反映了當前經濟發展的狀況
國內生產總值 GDP 目前各國每季度公布一次,顯示了該國在一定時期境內的全部經濟活動,包括外國公司在其境內投資建立子公司所產生的營利。
生產價格(物價)指數 顯示了商品生產的成本(生產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對未來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了今後消費價格、消費心理的改變。
消費物價指數 CPI 反映了消費者目前花費在商品、勞務等的價格變化,顯示了通貨膨脹的變化狀況,是人們觀察該國通貨膨脹的一項重要指標。
個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包括一切從工資及社會福利所取得的收入,反映了該國個人的實際購买力水平,預示了未來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等需求的變化。
個人消費支出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包括個人購买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
消費信心指數 反映該國國民對其經濟發展的看好程度,預示了未來消費支出的變化。
工業生產指數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業生產指數反映該國生產和制造業的總生產情況。
住房开工率 Housing Starts 衡量該國建築業活躍程度的指標,由於建築業爲經濟發展變化周期中的先導產業,預示未來經濟的變化。
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反映制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僱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50%爲分界线,高於50%被認爲是制造業的擴張,低於50%則意味着經濟的萎縮。
全美採購經理人協會指數 NAPM 美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與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在前後兩天公布。
零售銷售指數 Retail Sales Index 反映了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零售業以現金、信用卡形式的商品交易情況。
批發物價指數 Wholesale Price Index 反映了不包括勞務在內的大宗物資批發價格,如原料、中間商品、最終產品和進出口品等。
對外貿易(貿易收支) 反映了該國在一個時期對外貿易總額的收入與指出的對比,即貨幣流入、流出的情況,此數據對各國匯率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依次爲日本、英國、歐元區、美國。
工廠訂單 Factory Order 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商品產出的需求。
耐久商品訂單 Durable Good Orders 指不易損耗商品的訂購,如車輛、電器等,反映了短期內制造商生產和投資支出情況。
設備使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工業生產中對設備使用的比率,通常80%的設備使用率被認爲是工廠和設備的正常闲置。
經常帳 Current Account 指該國與外國進行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等所產生的資金流入、流出情況。
商業庫存 Business Inventory 反映商業部門對短期信貸的需求。商業庫存增加,可能帶動短期利率的上升,經濟發展減緩,表明經濟可能進入停滯狀態。

美國經濟數據情況表

經濟數據名稱 公布時間 公布大致日期 公布部門 排位
國內生產總值( GDP ) 21 點 30 分 一季度的月底 商務部 1
失業率 21 點 30 分 每月第 1 個周五 勞工部 2
零售銷售 21 點 30 分 月中, 13 、 14 、 15 日等 商務部 3
消費者信心指數 23 點 月底 咨詢商會 4
商業和批發、零售庫存 21.30/23 點 月中 商務部 5
採購和非採購經理人指數 23 點 00 分 月初, 1 、 2 、 3 日等 NAPM 6
工業生產 21.15/22.15 分 每月 15 日 美聯儲 7
工業訂單和耐用品訂單 23 點 /21.30 分 月底或月初 商務部 8
領先指標 23 點 00 分 月中或靠近月底 咨詢商會 9
貿易數據 21 點 30 分 月中或靠近月底 商務部 10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21 點 30 分 每月 20-25 日 勞工部 11
生產者物價指數() 21 點 30 分 每月第 2 周五 勞工部 12
預算報告 21 點 30 分 月底 財政部 13
新屋出售和开工率、營建 21.30/23 點 月中或靠向月底 商務部 14
個人收入和支出 21 點 30 分 每月月初 商務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