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巨頭加速布局消費金融。繼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开業後,日前小米消費金融正式开業。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第三家、光大銀行控股的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公司也將於近期开業。

 
此外,建設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和TCL集團等,也都在加速申請消費金融牌照的路上。巨頭們爲何爭相湧進消費金融領域呢?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格局會否生變?
 
疫情期間加速成長馬上消費金融五年總資產增長百倍
 
2019年下半年以來,停批15個月的消金牌照重新开閘,隨後,銀保監會接連批復了多張消費金融牌照。目前,已开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有26家。
 
巨頭們紛紛爭搶消金牌照,當然離不开消費金融牌照自身的優勢。以槓杆率爲例,小貸公司的槓杆率在1.5倍左右,整體不超過3倍,消費金融公司的槓杆率可達10倍左右。
 
疫情期間线上消費金融大獲青睞,令頭部企業加速成長。就拿頭部機構馬上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截至2019年底,开業至今短短的五年時間裏,其總資產已達到548.15 億元,五年增長了177倍;營業收入達到89.99億元。截至目前,累計發放貸款額超過4000億元,合作金融機構200+,覆蓋全流程全場景合作商戶100萬,注冊用戶突破1億。
 
“成立第二年便獲得盈利,連續四年實現盈利。2019年營業收入第三、淨利潤第四。”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回憶道。
 
趙國慶認爲,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長期向好趨勢不會因爲疫情而改變。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內需消費將逐步復蘇,在拉動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會更加明顯,消費金融也會繼續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升級、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日漸明顯,雖然短期消費受到影響,但是未來消費領域的潛力很大,特別是隨着消費結構性升級,消費信貸的長期前景廣闊。“目前,大型銀行的消費信貸業務佔比偏低,建行將會繼續在這些方面加強探索,擴大消費金融覆蓋的範圍。” 紀志宏指出。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今年1月發布的《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預計,到2024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達3萬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來說,不存在貼身競爭、搶佔對方“蛋糕”的問題,而在於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獲取用戶。
 
自主研發金融科技成核心競爭力
 
記者觀察到,只有擁有數字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全業務流程應用能力以及技術服務輸出能力的消費金融公司,才能成爲行業的領跑者。特別是疫情發生以後,新興技術已成爲機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趙國慶表示:“科技能力已成爲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競爭力,經此一役,數字化領跑者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將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馬上消費金融的閉環能力,使其在疫情期間各個業務鏈均表現出了逆勢而上的生命力。”
 
據介紹,目前,馬上消費金融已擁有覆蓋業務全流程的全面數字化閉環能力,自主研發了800余套涵蓋消費金融全業務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術系統,累計提交專利申請220 余件。2月份馬上消費金融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此前獲得國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單位、中國銀保監會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課題非銀機構組一類成果獎。
 
“未來,應該抓住新基建的窗口機遇期,借力持續迭代的數字科技,搭建並完善新型底層設施,推動消費金融的高質量發展。”趙國慶表示,馬上消費金融將通過一系列以科技爲驅動的服務模式來滿足客戶多樣化金融需求,最終形成行業領先優勢的金融科技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