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迎來年內最大IPO

按招股價上限計算,百威亞太IPO最多可募集764.47億港元,有望成爲全球食品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光環之下,百威英博和百威亞太長期以來頻繁並購的後遺症逐漸顯現,面臨着巨額債務困局。根據招股書,百威亞太本次IPO募得資金全部用於償還債務。

另外,熱衷於並購的百威亞太也積累了上百億美元商譽,未來如何繼續消化並購而來的企業也將是其一大考驗。

“繼續在亞太地區進行地區性並購”和“規模高端化”成爲百威亞太未來的主要發展策略。根據數據分析公司Global Data的資料,按2018年零售額計,百威亞太爲亞太地區最大的啤酒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澳大利亞、中國、印度、韓國和越南地區市場。

其中,百威亞太2018年在澳洲、韓國、中國等國家的啤酒銷售額排名第一。

業績亦逐年增長。招股書顯示,2017年及2018年,公司收入分別爲77.9億美元及84.59億美元,內生增長6.1%;純利分別爲10.77億美元及14.09億美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收入爲19.93億美元,純利爲3.51億美元。

毛利率方面,2017-2019年一季度,百威亞太毛利率分別爲55.7%、55.2%和54.3%。

對比可以看出,無論是營收和淨利潤還是毛利率,百威亞太遠超國內啤酒上市企業。

以2018年爲例,國內啤酒龍頭企業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的營收分別爲318.67億元和265.7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9.77億元和14.22億元,毛利率分別爲35.14%、37.70%。
 

母公司苦於債務負擔

衆所周知,百威是目前全球領先的啤酒制造商,而不斷的兼並收購則是其核心驅動因素。

2004年與巴西安貝夫合並,超越南非米勒成爲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

2008年並購安海斯-布希(A-B)公司,在米勒大本營美國市場稱霸,進一步鞏固霸主地位。

2016年公司收購行業第二南非米勒SABMiller,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擴大雙方分銷網絡,百威英博霸主地位得到鞏固。

然而,這個啤酒巨頭近年來也在爲這次的巨額並購頭疼。繼2016年以逾1000億美元收購SAB Miller Plc後,這家全球最大的啤酒釀造商一直在尋求降低負債。

作爲一家槓杆收購型公司,百威英博從2008年完成了現金並購案之後,便一直處在高債務和利息支出階段。

在高速增長和高利潤率的背後,百威英博的債務增長和利息支出也在逐年攀升,由收購而造成的債務高企壓得百威英博幾乎喘不過氣。令人想不到的是,歷史上似乎不缺錢的百威,似乎也开始缺錢了。

爲緩解資產負債,百威英博也走了尋常套路——賣資產、裁員、降派息。

 

例如:將華潤雪花49%股權出售給華潤集團、分別售價28億美元(約合191.1億元人民幣)、78億美元(約合538.63億元)將南非米勒西歐資產和東歐資產出售給朝日啤酒。

爲了償還巨額債款,百威英博宣布2018財年的分紅將減少50%,節約40億美元用於償還因收購SAB米勒而欠下的高額債務。

2017年以來,陸續從北美高端部門裁掉了約380名的銷售人員,又在今年年初裁掉少數在聖路易斯釀酒團隊工作的員工。

商譽佔總資產過半,看好中國市場

與母公司一樣,近些年百威亞太不斷進行並購擴張。

2017年,百威亞太在中國收購了拳擊貓啤酒屋,同年還收購了澳洲精釀啤酒廠4Pines及Pirate Life。2018年,百威亞太收購了位於澳洲的網上零售商Booze Bud及韓國精釀啤酒廠The Hand & Malt Brewing Co.。

 

然而,不斷並購產生的巨大的商譽無形中爲公司埋下不小隱憂。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資產負債表列有商譽132億美元,佔總資產的51%,其無形資產爲44億美元,佔總資產17%。

百威亞太也認爲商譽或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將給公司財務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招股書中提到,中國啤酒市場屬於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根據Global Data估計,於2018年,中國的總啤酒市場消費量爲488億升,中國佔全球啤酒消費量的25%,但盡管市場規模大,但中國啤酒人均消費量水平與其他地區相比相對較低,表明啤酒消費量存在巨大增長潛力。

在招股說明書中共提到了533次“中國”,可見百威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單獨拆分上市,除了募集資金用於還母公司外,百威亞太和百威集團在業務上似乎互相依賴度很高。

百威亞太表示,一方面百威集團透過持有百威亞太主要多數股份以取得對其成功的重大權益,並透過合同安排收取款項。

另一方面,百威亞太受益於其有能力獲取自百威集團多個領導品牌的許可權,並能夠通過參與百威集團的某些全球安排(包括全球營銷和採購服務)以利用百威集團的規模效益。

按照原計劃,百威亞太預計在7月11日完成定價並在7月19日正式登陸港交所。而在7月12日,市場卻傳出消息稱,百威亞太將考慮以新的條款重新啓動香港IPO,原因是難以爲香港IPO作出最終定價。

如此看來,巨大的商譽負擔以及“並購式增長”的發展模式的確是在關鍵時刻爲這個啤酒巨無霸的香港登錄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免責聲明:請注意,由於市場波動,部分價格可能已經出現變化而不適用於上述情形。過往的表現無法判斷未來的結果。本文並非是一篇投資建議,您的交易存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