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交易資訊:港股市場遭遇重大考驗 八成新經濟股破發
 
2018年4月底,香港啓動新上市制度,內地新經濟企業开始扎堆赴港上市,盛況空前!券商中國今日“盤點·2018”,我們將對港交所新經濟股破發進行深入分析。



  截至12月18日,今年已有209家公司在港上市,募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這也讓香港市場成爲全球IPO市場的NO.1,募資額領先第二位紐交所74億美元。香港的新上市制度無疑大獲成功。
  2018年接近尾聲,回顧今年赴港上市的新經濟企業的表現,卻不容樂觀。上市熱潮背後,不少新經濟公司都陷入破發的窘境。
  小米、美團最大的兩家新經濟IPO企業雙雙破發,一個跌17.59%,一個跌35.67%。平安好醫生(28.05, 0.05, 0.18%)、映客(2.03, -0.01, -0.49%)、匯付天下(3.09, 0.19, 6.55%)等遭腰斬;美圖、衆安在线(26.2, -0.65, -2.42%)、閱文集團(36.3, -0.35, -0.96%)、易鑫集團(1.83, -0.03, -1.61%)等去年資本扎堆的新經濟的代表公司,今年跌幅均超過50%。美圖的市值更是從巔峰時期的近千億港元跌至不足百億,跌勢可謂兇猛。
  新經濟扎堆赴港上市背後,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數據顯示,科技新股上市後到目前的破發比例爲80%,前輪浮虧比例爲50%,再前輪浮虧比例爲25%。香港作爲全球IPO最有競爭力的上市地,2019年將會如何?
  新經濟股陷入破發“窘境”
  盛況空前的上市熱潮背後,新經濟公司卻陷入頻頻破發的“窘境”。
  小米和美團是今年港股IPO最大的兩家公司,合計募資額超過800億港元。然而,小米和美團上市後卻雙雙破發,今年以來跌幅分別爲17.59%、35.67%。
 
  一位資深的港股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由於流通盤低,融券做空小米的成本曾高達18%,仍然有人融券做空,可見市場的看空態度。
  除了小米和美團外,今年上市的明星新經濟公司還有不少,卻全都遭遇破發困境,不少公司的股價甚至被腰斬。
  “第三方支付第一股”匯付天下,年內大跌58.45%;“AI醫療科技第一股”平安好醫生近期加速下跌,周跌幅達15.92%,年內下跌51.13%;手機直播平台映客今年大跌52.78%;在线旅遊同城藝龍,12月份跌幅達15%,跌破發行價,年內跌13.27%;華興資本控股(19.28, -0.44, -2.23%)今年跌37.99%;“騰訊系”手遊公司創夢天地(6.25, 0.01, 0.16%)上市當日即破發,年內跌5.45%。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映客、美團點評、華興資本、同程藝龍(9.08, -0.27, -2.89%)、創夢天地等均屬於騰訊系的公司,今年卻都流年不順、全部破發。
  再來看去年上市的美圖公司(2.09, -0.01, -0.48%),今年跌幅高達80.70%,12月以來跌幅達35%。然而去年美圖的股價最高時高達23港元,現在只剩下2.1港元,遠低於上市價8.78港元,市值更是從巔峰時期的近千億港元跌至不足百億。
  衆安在线、閱文集團、易鑫集團等去年資本扎堆的新經濟的代表公司,今年跌幅分別達到61.26%、56.03%、70.33%。
 
  定價偏高,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嚴重
  港股新經濟股票大面積破發的現象,近日頻頻被市場關注。
  开思基金總經理胡彥如認爲,一是今年市場整體低迷,二級市場估值水平不斷下降,對新股巿場造成壓力。二是港股是一個機構投資者佔比很高的市場,佔70%以上,機構投資者較理性,尤其是在新股巿場。
  “總之,港股是一個發行市場高度市場化的場所,破發非常正常,但這種情況下仍然有機構愿意發行上市,說明仍有需求,要到即使降價了,新股都發行不出去,市場才會走向均衡。”胡彥如說。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爲,不少投資者常有一種誤解,認爲破發的都是壞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會破發的。其實,新股是否破發與上市公司的質地優劣並無必然關系,破發的參照系只是IPO時的發行價,只是投資者不斷根據市場冷暖、估值高低調整預期的一種自然反應。
  “和其他證券市場一樣,港股的新股發行一直都是市場化定價,新股的發行價和交易價格是由买賣博弈產生的。如果一只新股發行時市場對它的預期普遍比較樂觀,那么新股定價自然會比較高,上市後一旦大市下跌或市場對它的預期變得比較悲觀,價格就會下降,就會出現破發。”李小加說。
  高騰國際權益首席投資官李宇稱,過去的泡沫在二級市場可能還不是很大,但是一級市場很大。無數的基金湧入一級市場,希望在IPO中獲得暴利,使得很多一級市場的估值超過二級市場,前一段時間的兩個明星互聯網公司一上市就破發很厲害,也表明這個情況。二級市場難有便宜的新股來源,二級市場估值倒掛愈演愈烈。數據顯示,科技新股上市後到現在的破發比例爲80%,前輪浮虧比例爲50%,再前輪浮虧比例爲25%。
  針對不少新股上市出現定價偏高的現象,李小加認爲可能是市場情緒比較亢奮、早期的私募投資者給出的估值較高,或者當時市場上新經濟公司的新股供應較少造成的,還有可能是投行和發行人對市場判斷出現偏差等等。
  “無論是由何種原因造成的,市場總有自動調節的功能,近來隨着市場進入調整,一些發行人已經开始理性地調整發行價格區間或發行規模。這是非常良性的互動,說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正在發揮作用。”李小加說。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而言,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比在美國上市的同類公司出現更多的破發現象。
  對此,李小加表示,這好比是拿蘋果跟橙子進行比較。首先,香港上市新規迎來的首批上市公司發行時正值中國市場大幅下調之際,而同期美國股市還處於牛市的強弩之末,兩個市場所處的周期階段不同;其次,新經濟公司新股定價估值倍數不同,在香港的估值要高於美國,說明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定價時更加強勢,在定價區間的高位定價,融得了更多資金 ,自然在後市交易中會承受更大的破發壓力。
  香港成全球IPO的NO.1
  無論如何,2018年的全球IPO市場的NO.1屬於港股市場,這背後源於香港的新股改革。
  自今年4月30日起,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產業公司及已在歐美成熟市場上市的創新產業公司,均可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這被稱爲25年來香港力度最大的一次新股改革,促使港股市場出現了空前的上市熱潮。
  截至12月18日,2018年以來共有209家公司在港上市,募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這也使港股市場的新股募資額位居全球首位。新上市制度無疑取得了耀眼的成績。
  根據數據供應商Refinitiv的統計顯示,今年港交所IPO合計募資額同比暴增174%,至363億美元(約合2840億港元),相較第二位紐交所募資額289億美元多出了74億美元。
  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爲香港市場募資的主力,包括小米、美團在內的28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佔2018年募集資金總額的近一半。
 
  “由於一國兩制帶來的制度優勢,香港一直是內地公司海外上市的首選,在新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階段,內地新經濟公司存在強勁的融資需求,目前內地仍有源源不斷的新經濟公司准備明年來香港上市。我們相信,香港作爲上市地的競爭力仍然十分強勁。”李小加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自新上市制度生效以來,共有4家無營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
  此前,李小加在表示,港交所今年年初宣布推出新政,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啓動新經濟,在香港這一塊沃土讓新經濟生根,使國際上尋求新經濟的資本能齊聚香港。
  “假以時日,新的上市機制可以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香港,就像當年的H股的誕生一樣,爲香港市場帶來長久的繁榮與活力。”李小加稱。
  對於2019年香港新股市場的展望,德勤預計,2019年將與2018年基本相同,有20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資額最多達到2300億港元。科技、醫藥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以及教育等新經濟企業很可能引起最大的市場關注。
  畢馬威(KPMG)也預測,2019年香港能吸引大約200家公司上市,集資金額超過2000億港元,2019年香港將以中小型IPO爲主導。
 
  目前傳出考慮在明年赴港上市消息的企業包括平安旗下的陸金所、滴滴出行,今日頭條、抖音短視頻、內涵段子等APP的母公司字節跳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