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雖勝預期,惟美元強勢下,人民幣兌每美元還是要貶破七算,波幅區下移已是定局。未來半年,歐美經濟衰退風險甚高,美國執政民主黨在11月國會中期選舉前或須再大打「中國牌」來爭取選票;且須提防亞洲貨幣競貶下,區內金融市場將有「黑天鵝」事件出現。偏偏內地嚴厲的動態清零政策,仍在大大限制經濟活動,房地產泡沫有待妥善拆解,內外挑戰甚巨。當世界各地都在這股逆風之中掙扎求存,誠如世界衞生組織所言,終止疫情的時刻近在眼前,中國也是時候着手優化防疫政策,為經濟「鬆綁」,打好這場經濟戰!

內地次季爆發疫情以來,各地封城管控防疫的消息不絕於耳,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消費旅遊市道節日氣氛淡薄,反映在長期清零防疫之下,企業和居民的收入大減,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促使當局持續加大穩經濟力度。事實上,除了防疫衝擊,在強美元下,人民幣持續貶值,亦令走資壓力大增,外資已連續7個月減持中國債券,這使得內外需求皆急降溫。
理論上,人民幣貶值有助增強中國出口競爭力,惟別忘記亞洲區內主要競爭對手如日本及南韓,今年以來貨幣貶值幅度更甚於人民幣,且從南韓半導體業出口增長放緩可見,需求下跌的隱患已蓋過出口的貶值效益。

稍令人安慰的,乃世衞高層認為疫情有望結束,新增通報病例已大減,促請全世界把握機會終止疫情。中國也是時候優化防疫措施,為經濟復甦解除「枷鎖」,重建企業及居民對前景的信心,將改革開放效益全面體現,確保內循環生生不息。畢竟,若宏觀經濟搞不好,外資望門不入,金融市場又哪有條件發圍?

外部方面,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正加速世界經濟洗牌。俄國與西方決裂,能源轉往亞洲促銷,中印等國冷手執個熱煎堆,有助化解西方能源危機的風險外溢,惟地緣政治風險同步上升,得失尚難預料。歐債危機正擇機上演,美國通脹高企,加息周期尚不好估頂,歐美經濟難寄厚望已成共識。尚有否投資樂土,得看亞洲是否一盤散沙讓債災接連爆發,還是協作推動地區經貿互動,共同化解危機。

中國的優勢在於早已着手去槓桿、強監管,且在外部通脹飆升之時,充分利用體制有序調控物資供需,經濟降溫有助降低輸入通脹風險的同時,亦為當前各項穩經濟措施預留了操作空間。隨着多個城市新盤樓價開始有序調整,項目工程陸續重啟,房地產銷售有望逐步重納正軌,而當清零防疫獲官方「解封」,景氣轉好,內房問題有望加快解決。

身處這個世界危局,各方都在試圖尋找救命稻草。如今中國經濟誠然並不好過,惟當中的防疫因素,一直在當局掌控之中。看透這個局面,可以預計,當稍後時間這個因素消除,中國經濟可真正展開復甦,對抗西方逆風,並為全球注入正能量,分流國際資金,緩減美元強勢,讓大幅貶值的亞洲貨幣有喘息機會。故可以大膽假設,未來12個月全球經濟能否大步檻過,中國的動向將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