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與高通脹對經濟構成的風險,正考驗中美兩國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將成為兩國博弈的一場關鍵賽。雖然美國始終在科技戰上佔有傳統優勢,惟在金融領域上,隨着美國過往狂印銀紙、濫用金融制裁,再加上美股估值高危,當下美元匯率縱強,但全球「去美元化」趨勢難改。反觀中國金融發展起步點低,潛力厚,已成為外資覬覦的高增長市場,亦為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供難得的機會。香港得積極主動配合內地金融開放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兩地合作,鞏固門戶地位,別錯失這個能讓香港經濟再次起飛的最後機會!

中美金融現時明顯處於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的金融市場雖未完全開放,但已成功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鎮化發展理想;去年中國經濟總量相等於美國的77%,穩居世界次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2萬美元,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人均收入按國民總收入計已接近中等收入國家的上限,即高收入國家的下限;3大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升級,這些事實皆為中國金融市場加大開放、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條件。

反觀美國,經濟長年缺乏改革,靠美元霸權「食老本」,這些年的無限量寬貨幣政策,更嚴重透支美元信用,面對高通脹這道「回力鏢」,美國資產泡沫無疑是高危,正把經濟推向深度衰退。眼前的強美元與經濟表現並不匹配,亦變相在「收割」全球,為美國政府對經濟治理的差劣表現「埋單」。美國的金融霸權遺禍,在國際上反彈愈來愈大,並體現在國際間愈來愈多商品交易以非美元結算。

掌握這個中美博弈大局風向,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在金融領域上,必然會藉着美元霸權衰落這缺口,嘗試走「快車道」。事實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必須搞好資本市場。之不過,開放改革總會帶來風險,透過法例和市場基建都備受國際認可的香港作為試點,有序實現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是基本戰略。

目前兩地股市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優化發展,而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以及年底將推出針對金融衍生品發展的「互換通」,都意味內地金融市場將藉香港進一步有序開放。時值內地經濟增長放慢、內房危機,更需要香港充分發揮作為中企境外融資中心的角色。

兩地全面加強金融融合已萬事俱備,只要疫情過去,就會奏響經濟重拾正軌的號角。此戰役一旦打響,足以讓全球資金流翻轉,透過為資金提供更可取的出路,改變美元獨強的亂局,配合加強區內經貿聯繫,放大《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效益,強化亞洲區域景氣,對抗西方經濟淡風。

明乎此,香港得下定決心,發展成更全面更具深度的國際金融中心,擔當好橋頭堡的角色,積極融入國家發展。也得靠證明這份優勢,香港始能在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洪流中,擺脫沉淪宿命,再次脫穎躍升,找到安身立命的據點,否則「蘇州過後」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