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經濟兩強的中美,爭霸互鬥不斷之餘,一個仍糾纏於清零防疫,一個備受高通脹威脅。各地製造業既面對原料成本上漲侵蝕毛利,又備受需求放緩的打擊,景氣紛呈收縮甚至朝向崩潰的邊緣,對固定投資、消費和就業市場的連鎖負面效應,正讓全球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疫後復甦變得舉步維艱!若未來3至6個月,中美的經濟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持續惡化,要有心理準備,全球將迎來大蕭條!

次季內地封城抗疫,非但打擊當地製造業,對整個亞洲區甚至全球供應鏈和市場需求的風險溢出效應,正逐步體現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數據上。歐元區、英國、內地、南韓等地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均處於衰退區域,而作為全球晶片業重要中心的台灣,製造業PMI更遠遠拋離盛衰分界線,在在反映全球經濟正面臨爆疫以來的最大危機。

俄烏戰爭演變成持久戰,激化能源價格,歐盟中,強如德國,在能源供應短缺和價格飛升下,製造業正面臨崩潰,而亞洲景氣則備受中國清零防疫的壓抑。歐、亞製造業不濟,正拉響全球衰退的警報,美國與日本顯然亦難獨善其身。8月日本製造業活動增速創近一年新低,某程度反映日圓貶值的效益開始遞減,廠商訂單下滑及庫存增多,將帶來嚴峻考驗。

為對抗全球逆風,適當施以政策支持,撬動本地生產及需求當是應對之策。故見中、美、日、韓都在大搞強化製造業策略。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持不斷出台,日本亦加快電池製造業投資,美國則施展強美元及製造業補貼政策,來迫使美國企業回美生產。如是者,國際供應鏈正出現重大變化,過去的全球化分工模式已不再。那些政策力度不足,或自身產業鏈完善度及市場規模競爭力不足的經濟體,得設法加強區域合作,以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找到新立足點,否則難以生存。

世界經濟大變天,反全球化是要「推倒重來」,破壞正體現在製造業景氣上。還好的是,中國這幾年早已着手積極去槓桿,消除資產泡沫。反觀美國經濟仍處「超級泡沫」狀態,眼前高通脹,實際上是這幾年瘋狂印鈔的惡果,這道「回力鏢」的勁力,必與放水力度成正比,也意味這頭通脹「巨獸」在未來一、兩年都難收服。聯儲局加息收水力度過猛,只會加速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股市崩盤,失業率高企,將接踵而至。

歐美經濟危局已是路人皆見,迎面而來的全球經濟衰退潮會有多惡劣?大蕭條又是否真的在倒數?目前通脹受控、貨幣政策偏鬆;去槓桿、消泡沫、改革開放正進入新階段的中國,誠然是關鍵。參考全球的防疫情況,防疫放寬已成大方向。中國對自身防疫政策有絕對的控制權,也意味其有能力隨時扭轉因清零防疫而令增長放緩之勢,讓經濟活動重回正軌。

儘管人民幣兌每美元走貶,但8月外資仍不停流入A股,美國與中國就中概股達審計協議,實不令人意外。得耐心等待中國資產景氣翻盤的拐點出現,自能對經濟前景保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