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報道,中國面臨愈來愈多的風險,正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潛在泥沼,主因是地緣政治風險及防疫政策,令人更難預測各行各業的營運風險。

事實上,有調查顯示,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的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的資金外流情況加速,挪威1.3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將中國一家運動服裝巨擘剔出投資名單。投資中國的美元私募股權基金,上季僅籌到14億美元,金額是2018年同期以來最低。

英國Artemis投資管理公司的Simon Edelsten說:「西方集團對俄羅斯的極速制裁和規模,迫使大家重新考量西方對中國的態度。」他的團隊在去年中國下重手整治滴滴和螞蟻集團後,就賣掉所有在中國的投資,因這些舉措威脅到股東權利。

他又補充,歐洲對俄羅斯的態度表明,牢固的貿易關係不能保證外交安全,「俄烏戰爭急劇提升這些風險,我們的基金未來幾年在中國很可能僅保持非常低的比重」。

Krane Funds Advisors首席投資官Brendan Ahern描述,過去一年,國際投資者拋售中國股票,西方集團施加在俄羅斯身上的制裁,也可能發生在中國身上。他的公司管理專注於中國的ETF,正以香港交易的中國股票取代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好降低風險。

事實上,在中國賺錢也變得艱難。滬深300指數年初至今下跌約15%,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為負2.1,是全球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僅略優於斯裏蘭卡股市。

數據顯示,全球基金已開始撤出,3月透過與香港交易所出售價值逾70億美元在內地上市的股票。他們在過去兩個月也出售了140億美元的中國政府債務,並減持信用貸款持倉。

然而,絕非所有外資皆撤離。Amundi Singapore投資主管Joevin Teo表示,其資產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選擇,有些人甚至將中國資產稱為「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