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最傳統滅活技術的國藥和科興新冠肺炎疫苗擔當中國疫苗外交的「大使」後,內地藥廠正於輝瑞、BioNTech和莫德納開先河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領域急起直追,市場期望中國疫苗品牌於號稱能應對變種病毒的mRNA技術取得突破,緊貼歐美的生物科研實力,並且預防疫情在內地「翻兜」,繼而在中美對壘激化之際給內地經濟補充元氣。

採用mRNA技術的新冠疫苗目前只有輝瑞與BioNTech的「復必泰」和莫德納的「Spikevax」。輝瑞行政總裁布拉形容,mRNA技術應用廣泛且「改變遊戲規則」,中國歐盟商會亦呼籲內地引入mRNA疫苗去鞏固疫情防控,月初康希諾生物(06185)和石藥集團(01093)幾乎同步宣布旗下mRNA新冠疫苗獲准在內地展開臨牀研究,一度引發市場矚目。

據了解,石藥為mRNA疫苗項目的總投資為20億元人民幣,其他應用有狂犬病和帶狀皰疹病毒。康希諾開發mRNA是因為以原型病毒株開發的疫苗,對於不斷出現的變種病毒,中和抗體濃度與保護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華安證券指,如進展順利,新冠疫苗首階段臨牀試驗一般約3個月,次階段要8個月(可與第三階段同步),再等幾個月就能分發使用,歷時一年多。

其實內地不乏進度更領先的mRNA新冠疫苗,如早前遞交主板上市申請的內地第二大疫苗公司艾美疫苗,預期今年第四季就有產品上市。深圳上市公司沃森生物更快,內地臨牀三期現場工作基本結束,海外多處同步進行的臨牀三期亦有階段性進展。「復必泰」於內地上市的審批工作仍在「積極溝通中」。

不過,康希諾和石藥上周四收市價分別較消息公布後的高位累跌25.78%及13.07%。大和分析師趙凱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疫情本來就難以預測,遑論疫苗等相關產品的收入,不應將之視作藥企可持續的增長動力,更何況石藥的新冠疫苗只是很初步,買入藥股前應該給其「卸妝」,着眼新冠相關產品外的核心業務。亦有分析師直言,市場對內地創新藥企的實力信心不足,業績短期內又恐怕無法「交數」,就算有前景,股價亦容易大起大落。
醫療行業研究機構Airfinity統計顯示,國藥、科興和康希諾的新冠疫苗總出口量,去年11月衝上2.35億劑的高位後逐月下降,上月降至1,150萬劑,並料明年起全球新冠疫苗需求將降到22億至44億劑,對比今年逾90億劑的總產量有顯著落差。

趙凱提醒,入市前要清楚藥企新藥臨牀測試數據結果與時間表,以及如何與政府就產品納入醫保藥物目錄進行價格談判、究竟有多少藥物面臨「帶量採購」風險及如何應對,同業有否開發類似的藥物等。「帶量採購」的衝擊會漸降,始終他們紛紛開拓創新藥,關鍵是不應急於搶先生產仿製藥,減低政府將藥品放入「帶量採購」的風險。

趙認為,石藥自研新藥嶄新程度有限,但近期也開始從生物科技公司取得授權,產品管線總算開始改善。現在市場關注佔公司兩成的中風藥恩必普,專利最遲明年底到期,石藥方面正致力把應用拓展至血管性癡呆等更多領域。

中國生物製藥(01177)方面,浦銀國際相信,以疫情「常態化」,該企從科興所得盈利的放緩速度會慢過市場預期,本業亦已捱過「至暗時刻」,收入貢獻較大的仿製藥已悉數納入「帶量採購」,已無主要產品會因此對集團收入造成較大負面影響,3年內還有約100款新藥上市,可望支撐業績穩步增長。不過,鑑於主要產品面臨競爭加劇,該行還是把其目標價下調逾24%至6.9元。